缂丝: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

誉满天下的江南缂丝锦绣书画

50多年前,中国考古学家们打开了明万历皇帝定陵,众多出土的龙袍、匹料、丝制品都灿若云霞,遗憾的是,这些珍贵文物很快风化,尤其是那件万历皇帝祭祀所穿的“衮服”,图案精美,大多用金线缂织,极为雍容华贵。

图片9.png

此为宋徽宗赵佶生前青睐的宋朱克柔缂丝作品 《莲塘乳鸭图》,现藏上海博物馆
图片10.png

南宋沈子蕃缂丝作品《山水图》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

50多年前,中国考古学家们打开了明万历皇帝定陵,众多出土的龙袍、匹料、丝制品都灿若云霞,遗憾的是,这些珍贵文物很快风化,尤其是那件万历皇帝祭祀所穿的“衮服”,图案精美,大多用金线缂织,极为雍容华贵。为了重现这些文物芳容,专家们找到了苏州缂丝老艺人。至此,缂丝这项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,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

    ■江苏苏州 孙迎庆

中国三大工艺品中刺绣位列榜首,而苏绣可谓是中国丝织手工艺品中的上品,但要问中国丝织手工艺品中的颠峰之作,那非缂丝莫属。

缂丝被誉为“雕刻了的丝绸”,但它并非真的用刀雕刻,而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,彩色熟丝为纬线,按预先描绘的图案,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,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贯穿全幅,只需根据纹样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,不断换梭,因而在织物上,花纹与素地、色与色之间的交界处呈现一些互不相连的断痕, “承空观之,如雕缕之象”,故称缂丝。

自古就有“一寸缂丝一寸金”的说法,缂丝之高贵,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,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。再者一幅优秀的缂丝作品同时也体现制作者艺术修养。缂丝在于能集绘画、书法,随心所欲与众多织造表面工整平顺于一身。缂丝工具十分简单,但工艺流程繁多,技法众多。无论做什么缂丝品,结、掼、勾、戗这四个基本技法绝对不可少。

缂丝本是北方工艺,苏州不是缂丝的发源地,但苏州却是缂丝的成熟地、丰富地、发展地。缂丝传到苏州是因宋朝南迁同时,把很多名工巧匠也带来。苏州盛产丝绸,其丝有纤维长、强度高、弹性好等特点,是表现缂丝艺术个性的最佳材料,故缂丝一经传入苏州便很快形成自己的特色。从宋到元,缂丝技艺在苏州不断得到发展。清代,苏州缂丝一枝独秀,出现“以笔代缂”技法,画、缂结合,织品构图更显繁复,品质更加细腻高雅。而“缂绣混色法”将缂丝、刺绣和彩绘三者结合,以加强织物的装饰效果,丰富和提高缂丝作品的艺术表现力,原藏于紫禁城的《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》就是以“缂绣混色法”织制的典型的艺术珍品。

明清时期,苏州缂丝世代相传,缂丝是当地农民的副业,在农忙时种田,农闲时做缂丝,技术上基本是父子相传祖孙沿袭。其时苏州人文荟萃,吴门画派精品迭出,缂丝艺术风格深受江南文人绘画的影响,大多摹缂当时名家的画稿。如缂丝艺人吴圻、朱良栋、王统等缂织沈周、唐寅、文征明等人的画稿,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

至清代乾隆朝,缂丝技艺的发展继而登上又一高峰,据清廷内务府黄册记载,苏州每年都要办解缂丝产品若干批,每批少者三五件,多者一二百件,这些缂丝产品除有大量袍褂、官服、屏风、围幔、荷包、香袋等实用品外,还有大量以书画、诗文和佛像等为内容的欣赏品,并被收进皇家的书画著作。

千百年来,苏州的缂丝艺人留下许多经典作品,其中最著名的有宋代朱克柔缂织的《莲塘乳鸭图》。朱克柔,南宋云间(今上海松江)人,以绘画和缂丝见长,以女红行世。其缂织运丝技法传神自然,宛如用笔作画,称之为“绝技”。画面设色古淡清雅,犹如风韵洗去脂粉,人称“朱缂”,深受后世赞颂。对其作品,当时的官宦富绅、文人墨客都视若名画。宋徽宗赵佶对朱克柔的作品更是大为推崇,曾在其织品《碧桃蝶雀图》上亲笔题诗:“雀踏花枝出素纨,曾闻人说刻丝难。要知应是宣和物,莫作寻常黹绣看。”其代表作《莲塘乳鸭图》被时人誉为“精巧疑鬼工,品价高一时。”图中红荷白鹭,翠鸟青石。荷花造型丰满,白色瓣尖染红,白鹭鸟神情精灵剔透,整个画面生动温馨,色彩变化丰富。清代有《三星图》、《八仙庆寿图》,这些缂丝作品形态生动,自成风韵。

缂丝高雅、细腻、精美、富丽。苏州缂丝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,凝结了诸多艺术元素,与苏绣、宋锦等姐妹艺术互为营养,相互借鉴、启迪、发展,丰富了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,展示着内蕴深厚的苏州吴地文化。

 




上一篇: 缂丝——经纬纵横的艺术

下一篇: 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缂丝工艺

联系我们

工作室地址:江苏-苏州市 沧浪区 盘门路裕棠桥弄50号(215007)
手机:13004583900
E-mail:13004583900@163.com

  • 微信号

  • 手机站

版权所有:姑苏区陈晓君缂丝艺术工作室  苏ICP备12036001号-1 技术支持:晨光科技